【石韵天工艺术网11月10日讯】福州是具有2200年建城史的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东海之滨,古时属于“越族文化圈”。闽越文明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占据着一定地位并延续至今,其中,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福州地方特色民间工艺,如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角梳、纸伞等都传承至明、清时期曾经一度辉煌,有的仍在当今中国民间工艺百花园中绽放着迷人的芬芳。这些都是我们无数福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最贴近自然的艺术。
中国国石"寿山石":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
到闽不得不知的“一石三宝”
熙熙攘攘的叫卖声淹没了整个市场,市场里人头攒动,市场周边数百辆电动车排满了公路两侧的步行道。这样的热闹情景,每周六你都可以在福州藏天园寿山石自由市场看到。走进市场,你会被这里的人气所吸引。你可以看到不足5米宽的市场过道两侧整齐地排坐满了寿山石摆摊商贩,再抬头看去,百米店铺过道挤满了黑压压的寿山石商贩和选购者,市场人气十分壮观。
没错,这就是寿山石,中国四大印章石之首;在2002年正式被评为“中国国石”。寿山石历经千年不衰,沉淀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福州得以扬名天下的特产之一,也是福州文化乃至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州三宝脱胎漆器:一门从未离开福州的传世手艺
到闽不得不知的“一石三宝”
福州漆艺基地在略显偏僻的远洋路上,外围一溜是鳞次栉比的漆艺商店。从2006年漆艺基地落成以后,陈天赣就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这边,邻居都是认识许久的同行,大师们在这里相互交流,或串门闲聊。虽然漆艺这项福州传统的工艺正在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困境,然而基地却如同一个亲切的共生社区。
陈天赣,作为福州知名的漆艺大师,在过去40年里,始终坚持着对这项传统技艺的创作热情,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大奖。他经历过这个行业的兴衰荣盛,只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都像一个沉默的匠人,默默探索并持续守望着这项富含中国文化的传统工艺。
脱胎漆器,它不仅是福州三宝之一,它还与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北京的景泰蓝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福州脱胎漆器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的辉煌是许多工艺品种不曾有过的,而这些辉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一个地方:福州。
脱胎漆器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纸伞:从日常用品变成工艺品
到闽不得不知的“一石三宝”
南方多雨,伞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备的工具之一。福州有一俗话叫“包袱伞”,意指福州人出门的包袱中必有伞,可见伞与福州人生活的关切程度。福州的纸伞业繁盛于清代,到了清末民初,全城纸伞店最多时达三百余家,其中以位于中亭街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
福州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采画花和绢印套色童伞等。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即便是小小一把纸伞,制作的工艺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一把伞必须经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论日晒、雨淋、风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还可防雷电。
如今,漫步在南后街,你不经意就可以看到一家卖福州纸伞的店。虽然,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深受人们喜爱而被欣赏和收藏。
角梳:福州旅游的最好伴手礼
到闽不得不知的“一石三宝”
在福州的手工艺品中,如今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了。走进寻常一家工艺品店,大都有角梳卖,价格也不贵,20元上下,让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种享受。
一把寻常的梳子,福州人把它精雕细琢,竟创出达数十个品种,有半月形的京梳,有一端齿间宽、一端齿间窄的鸳鸯梳,带柄的烫发梳,还有广式的、西式的、英雄少年式的等等,名目繁多。更有一种成套的梳子,它以穿山甲、狗、猫、虎等动物形状配套,或以古琴、琵琶等乐器形式配套,浑然一体,画工精巧,形象逼真,有些人甚至将它作为室内的陈设品,以供观赏,外省外乡人更是慕名前来购买。
【想找寿山石雕刻家,近距离与雕刻家进行线下交流,请加入石韵天工石友会QQ群:62449810,欢迎您的到来!】
【更多关于寿山石及其他名石、篆刻的资讯与交流请添加我们的石韵天工微信:sytgysw 新浪微博:石韵天工艺术网 欢迎您的关注】
(石韵天工艺术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石韵天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