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天工刀会”作为刀会回归后在大家面前的首次亮相,让人首先眼前一亮的是大家带来的作品。从刀会中老挝石作品比例明显的增加不难看出市场的倾斜。而对“找到符合自己创作理念的材料”这件人生幸事的感叹,石材与题材的相符结合,掩盖瑕疵而不掩盖主旨等话题的探讨更是看出雕刻家们对自己创作理念的坚持。最后的“刀会、刀友坦诚大相告”却将刀会推向高潮,拉近了刀会与刀友间的距离。
“天工刀会”作为“雕刻家技艺探讨交流平台”始终是不会变的,但不妨碍我们将“天工刀会”做的更有趣,更符合藏家、雕刻家需要的“天工刀会”。作为尝试,刀会增加了妙趣横生“暗标”环节、全民参与的“票选优秀”环节,这些环节使新老刀友都感到了新奇。不得不提的是,“票选优秀”环节中选出的6件优秀作品中有2件石种是老挝石。而“暗标”环节,参与者也以自己满意的价格带走了心仪的拍品。到了最后的“刀会、刀友坦诚大相告”中,我们的努力得了大家的肯定,同时也收集到了更多的有力建议。
接下来,小编带大家回顾下本期刀会的热点话题。
人生幸事——找到符合自己创作理念的材料
人与石头的相互吸引,相互雕琢,直到完成“人石一体”的执着,这种缘分的羁绊多数是很难结下的。有时候创作一辈子,清楚了自己想要的,遗憾的却是找不到最合适自己表达的载体。而此次刀会中,雕刻家林文枝“紫袍玉带”作品的再现,而这种结合石头“紫袍玉带”有着属于这种原石本身的强烈特点而创作出的作品使雕刻家们都不得不感叹“找到符合自己创作理念的石头真的是一件人生幸事!”。
石材与题材的相符结合,才是优势最大化
以现在的寿山石原石大环境而言,题材受石材限制,石材创作又受雕刻家擅长领域局限。这种大多雕刻家们的“硬伤”,又可以说是雕刻家技艺的另一种考验。刀友们看着一件精致的海底世界作品,说出了自己都“不忍”的话,薄薄的一片原石从大多数雕刻家的角度而言,它不适合作“海底世界”这样要求以石头的厚度凸出深度而表现出层次感的题材。
同样的,受大家关注的老挝石作品也被提到了题材与石材的“相符”相承。老挝石通透度很好,颜色很俏,利用好了那是一件很棒的作品。但题材与石材的契合度不是很完美,不管再好的工艺总有一点点遗憾。
而从作者角度出发,这样的创作是其在擅长领域的发挥。这其实没有错,但如果作者涉猎的领域足够广,对石头而言却也是一件“幸事”。
掩盖瑕疵更要凸出创作主旨
原石由于各种原因会有格、裂、杂质等各种瑕疵,创作者会根据这种瑕疵做出不同的调整。杂质首先都是要清理干净的。其次对待格、裂,部分小即会被砍去;部分大,创作者们就会想着如何利用。而此时就会出现一种现象,为努力“适应”这个瑕疵而顾此失彼,交代不清楚自己的创作主旨。对藏家而言,将会造成一种迷惑,以至于作者没有办法很好的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容易造成作品与藏家的失之交臂这种事实。
“天工刀会”的尝试还在继续,创造的精彩也在延续,我们的“暗标”及“票选优秀”环节也会继续完善,而我们更需要成长的养分——与我们共同前进的大家的支持!请期待我们共同创造的精彩!
现场图片:
【想找寿山石雕刻家,近距离与雕刻家进行线下交流,请加入石韵天工石友会QQ群:62449810,欢迎您的到来!】
【更多关于寿山石及其他名石、篆刻的资讯与交流请添加我们的石韵天工微信:sytgysw 新浪微博:石韵天工艺术网 欢迎您的关注】
(石韵天工艺术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石韵天工艺术网)